不知不觉间,今年已过半。
上半年的电影院相当热闹。
【资料图】
也出了像《狂飙》《漫长的季节》这样的口碑爆剧。
但真要说起鱼叔心里的国产剧巅峰,有一部剧至今无法超越。
它不止在当年创下收视奇迹,至今还被无数人考古。
1993年7月,这部剧开播。
距今整整三十年。
鱼叔借此重温,又挖出了许多以往忽略了的深意。
一个又一个夏天过去,咱们来看看这部剧到底留下了多少小秘密——
《我爱我家》
作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,《我爱我家》几乎可算家喻户晓。
90年代北京六口之家的日常生活,被创作者凝成一枚时光琥珀。
120集热闹欢乐的烟火气里,举重若轻地备份了那个时代的样貌。
很多人觉得,这部三十年前的喜剧早已过时。
但其实不久之前,剧中的「葛优瘫」还突然爆火。
衍生出一门「躺平」学,眼下不少人还深钻不止,可见生命力。
各类金句、表情包也依然好使。
吐槽之幽默、讽刺之犀利,让这部剧宛若一面照映世态的铜镜,被时间冲刷得锃光瓦亮。
也越发映照出如今国产喜剧,乃至整个影视剧创作能力的贫瘠。
经典立体的人物形象,暗藏机锋堪称艺术的台词,切片式的众生相故事 ,这些早已不是《我爱我家》的新鲜事。
鱼叔这次重温,发现了一个别样好玩儿的角度。
那就是剧中不可复制的超豪华客串阵容。
李雪健、濮存昕、何冰、郭冬临、赵忠祥、谢园、蔡明、王志文、江珊、姜文、姜武、夏雨、倪大红、李明启、李成儒、刘威 、陶慧敏...
连观众席坐的都是陈凯歌。
也正因如此,这部剧同样无意间记录下了九十年代的影视状况乃至娱乐圈环境。
比如媳妇和平(宋丹丹饰)出去走穴赚钱,吹牛列起自己见到的腕儿们。
不提全名观众就已了然的名单,构成了当时的演艺圈。
当然,更喜闻乐见的还有那些年的劲爆八卦。
那个年代,大家都在吃什么瓜、看什么剧呢?
咱们索性来挖一挖。
在爆笑名篇《亲家母到俺家》里,和平的母亲和姥姥(韩影 饰),就谈起彼时的娱乐八卦。
那时虽然没有热搜,但报纸照样有娱乐版块。
时下最有话题度的,当属巩俐张艺谋的恋情。
二人的情感经历坊间传言无数,但唯一确定的,是电影的定情作用。
《红高粱》之后,巩张二人在九十年代又接连合作了《古今大战秦俑情》《菊豆》《大红灯笼高高挂》《秋菊打官司》《活着》。
观众在电影院里看电影,在电影院外吃瓜。
瓜是劲爆的,电影也是有品质的。
毕竟剧里贾志新(梁天饰)跟女孩的约会项目,就是看国产电影。
而电影院里国产电影的选择,远不止张艺谋。
在《心中的明星》一集中,圆圆逃课被全家发现。
因为她去参加了张国荣《霸王别姬》首映式。
据导演英达讲述,本已和张国荣本人约好了客串,阴错阳差才未成行。
这一情节的确是取材自现实。
当年,《霸王别姬》首映礼是万人空巷的盛事。
张国荣西装外套上的扣子,被热情影迷薅到一粒不剩。
由于现场太拥挤,散场后留下一地的手表、皮鞋。
甚至把上海大光明电影院的玻璃生生挤爆了。
瞧瞧那时候,追的都是怎样的明星。
还有,《目击者》一集中。
一家人出行,目睹了一桩杀人案。
贾志国(杨立新饰)配合办案,帮助警方指认凶手。
嫌疑人队列里,惊喜地出现了「撞脸」三人组:姜武、夏雨、姜文。
这个组合显然意有所指。
姜文处女作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当年已拍摄完成,在各电影节大放异彩。
但电影次年才会上映,让姜文当时名声大噪的是电视剧《北京人在纽约》。
《北京人在纽约》由郑晓龙、冯小刚导演,在1993年同样创造了可与《新闻联播》相匹敌的收视奇迹。
作品呼应当时的海外淘金热,让主角王启明与妻子一起去到美国坎坷追梦。
也让姜文在电视剧领域打开了一片天地。
而当时的另一部国民级别剧《过把瘾》,也刷了一波存在感。
演员江珊、王志文因此剧红遍大江南北。
二人也在《我爱我家》中惊喜客串。
这么会「售后」的顶流CP,谁看了不磕一口。
还有更爆的。
李雪健、张凯丽主演的《渴望》就是和姥姥的最爱,以一剧之力降低了当时的犯罪率,影响力至今鲜有对手。
鱼叔不由得感慨,魔幻而又灿烂的90年代孕育出太多佳作。
我们如今在剧中发现彩蛋,也带着诸多骄傲与惊喜。
众所周知,1994年是世界范围内电影电视神作迸发的一年。
但你很难想象,《我爱我家》中的主角们还在「嫌弃」当时的娱乐环境。
一家人一起看电视剧,经常吐槽国产演员的演技。
如今再看,那个年代里的一声叹息,成了此时此刻的「凡尔赛」。
就拿《我爱我家》来说,120集的体量内锻造出这样一部经典,如若没有好演员成就、好剧本支撑、好团队协作,根本做不到。
而这,也恰恰反映出当时娱乐圈生态。
90年代初,导演英达在国外见识到情景喜剧这一作品类型,将其带到国内。
壳是有了,瓤怎么整,总不能照抄人家的故事吧。
那时知道情景喜剧的人少之又少,于是英达联合王朔、梁左等人,从零开始播种。
结合时代背景,植根当下国情,因地制宜地开荒国内情景喜剧领域。
就比如葛大爷的经典篇章《不速之客》中。
就将当年知名的点水成油骗局写成了笑点,用来塑造纪春生不靠谱的角色特点。
甚至这个点子,还在多年后出现在徐峥的《泰囧》里。
奇妙地参与了内地首部破十亿电影的票房神话。
扯远了,说回《我爱我家》。
隔了三十年,咱们再看。
剧作150万字的惊人文本体量,将语言放在观众手中把玩。
除了预言式的时代洞察力,剧中部分台词连珠炮式的精巧编排,以及内涵上的先锋性。
以及创作者对喜剧手法的活用与妙用,和对各种框架内语言体系的连接。
水准与高度,都难再有作品与之匹敌。
另外,《我爱我家》中的笑声,来自台下真实的观众。
该剧也是国内唯一一部自始至终都有台下观众的情景喜剧。
不掺一点「罐头笑声」。
这就意味着,每一集的创作现场,都会得到最即时最残酷的观众检阅。
演砸了,台下便一片寂静。
这是一个观众决定一切,考验真本事而容不得造假的时代。
片中饰演小凡(傅明小女儿)一角的赵明明,后期就因觉得自己不适合喜剧表演与此剧告别。
同时,全剧群星璀璨的客串阵容,也几乎是零片酬友情出演。
与如今流量即番位,谁红谁上的标准不同。
《我爱我家》中深受大家喜爱的,更多是有口皆碑的实力演员。
毕竟拍摄现场没有重来的机会,也没有字幕,能不能撑住场子,全看个人实力。
90年代的文娱环境,有着一股蓬勃的少年气息,似乎一切未来可期。
开放而包容的创作环境酿出一部部实心儿的作品。
带着颇具分量的自重,嵌入国产剧序列之中。
但可惜的是,在许多观众心里,《我爱我家》是中国情景喜剧的「开局即巅峰」。
在此之后,国产影视剧无论是内容上的创作力,演员的实力,乃至整个娱乐圈的氛围,都浓缩成一句:
请注意,倒车。
《我爱我家》之外的情景喜剧,大家能想到哪一部?
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《东北一家人》《闲人马大姐》《候车大厅》《地下交通站》《炊事班的故事》《武林外传》《家有儿女》....
这都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作品。
如今,情景喜剧似乎已经绝迹。
去年,一档名为《开播!情景喜剧》的综艺,请到了多部经典情景喜剧的创作者。
但尴尬生硬的内容让观众大呼「中国情景喜剧正式死亡」。
以前,喜剧走在时代前沿造梗。
现在,编剧跟在网友屁股后边儿抄梗。
抄完再僵硬地塞进无聊的剧情中,用以拼凑出一个大写的「尬」字。
以前,喜剧举重若轻,以小见大以喜写悲。
现在,喜剧需要靠硬煽情、硬上价值、硬挤眼泪来掩盖内容上的空洞与疲软。
若要深究何至于此,答案大概只有一个字:假。
环境浮躁、创作离地、内容虚假,土壤变质,自然再也结不出《我爱我家》那样的果实。
情景喜剧的形式,决定着创作者要从生活中提炼细节,再雕刻笑点。
细节是具体的,与虚假和空洞互斥,由此才可与观众产生共振,留存在记忆中。
《我爱我家》最后一集,就用一个奇妙的形式,说尽了这个道理。
这天,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。
电视里演的,竟然正是情景喜剧《我爱我家》。
众人乐着乐着,就察觉出不对来。
怎么剧里演的,跟家里边的事儿一模一样。
一问才知,原来是贾志新将家里的故事透露了出去。
给自己的好哥们梁天,做了电视剧素材。
眼见家丑宣扬到全国,一家人不乐意了,就前去《我爱我家》剧组要说法。
这一家子坐在观众席,看着文兴宇、杨立新、宋丹丹等演员逐一上台。
将不为人知的家丑,上不了台面的生活琐事真实生动地演绎出来,又羞又急。
演到了和平的暧昧情感纠纷时,她本人直接冲上台抗议。
之所以急成这样,就是因为每个神情乃至每句话,都演准了,演活了。
真到不好意思让丈夫贾志国知道还有这档子事儿。
情景喜剧的要义,就在这儿了。
一家人的抗议,让剧组不得已停工。
但所有人等着吃饭呢,这可咋办。
梁天提议,让这家人自己上去演。
自己的生活,自己还不能演吗?
你别说,还真演不好。
因为掌握不好表演节奏与台词语气,加上忘词。
傅明老人表演完,现场一片死寂。
「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」的理儿,和好演员的重要性,被轻巧托出。
但又因人急了,直接来了一段临场发挥。
效果竟然比预定的剧本,更有看点。
创作者让人物面对无形的第四堵墙跳进跳出。
一波三折后,竟又回到了生活高于一切的暗意上。
而后真人与演员的合照,又将现实与虚拟含混。
亦真亦假,亦生活亦戏剧,留给观众细品。
即便以如今的眼光看,这一集也十分超前。
但谁想到,这不过是彼时十分「寻常」的影视手法之一。
反观现在的情景喜剧,壳已裂痕斑斑。
瓤里更将观众与生活排除在外,只剩无根的虚假表演。
今时今日,我们想念《我爱我家》。
念的不只是剧中的人物和好笑的情节。
更有彼时的创作力,和真诚的创作态度。
再深一些,是活泛生机的创作环境。
是家人闲坐,灯火可亲的陪伴时光。
印象里,《我爱我家》里总是夏天。
欢声笑语在时代生机激荡出的光斑中氤氲。
昔年的吉光片羽,时隔三十年落在一个没有情景喜剧的年代里。
让人怅然过后,只得一声叹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