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至,二十四节气的第10个节气。夏至这天,白天最长,夜间最短。夏至代表的寓意是炎热将至,气温高、湿度大、不时出现雷阵雨,是夏至后的天气特点。
明代诗人张正蒙曾经在《夏至对雨柬程孺文》中这样描写夏至:雨檐蛛网重,风树雀巢欹。夏至的雨打湿了屋檐的蜘蛛网,夏至的风吹过有雀巢的树。描写了夏至前后多雨、天气多变的特征。
(资料图)
喜欢在原野地带栖息的黄胸鹀。张梦斐 摄
黄胸鹀(wú),雀形目鹀科的鸟类,鸣禽,额、头顶、头侧、颏及上喉均为黑色,翕及尾上覆羽为栗褐色;上体余部栗色;中覆羽白色,形成非常明显的白斑;颈胸部横贯栗褐色带;尾下覆羽几纯白;下体余部鲜黄色。 喙为圆锥形,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,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,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。
长相惊艳、叫声婉转的鸟。黄胸鹀俗称“禾花雀”,明朝诗人胡宗仁在《黄鸟日来啼》这样描写它:“黄鸟弄美响,日啼檐间树。檐树多佳阴,覆我庭前路。主人懒出门,坐卧送宵曙。若云此中非,黄鸟亦应去。”
黄胸鹀羽色亮丽。张梦斐 摄
黄胸鹀最具标志性的特征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,色彩鲜亮,非常显眼。并且黄胸鹀被称为“流浪音乐家”,它们叫声低弱,似‘ti-ti’或‘di、di’。繁殖期间雄鸟站在幼树、灌木顶枝或草茎上高声鸣叫,鸣声多变而悦耳。它比较喜欢生活在开阔的原野地带、农耕地带和芦苇区,是一种集群活动鸟。繁殖期间常单独或成对活动,非繁殖期则喜成群,特别是迁徙期间和冬季,集成数百至数千只的大群,最多达3500只至7000只。
“禾花雀”黄胸鹀长相惊艳。龚军 摄
处于灭绝边缘的鸟。据估计,在20世纪80年代,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仍多达数亿只,在2004年以前,黄胸鹀一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无危。此后多地出现以贩卖为目的的大规模围捕,给黄胸鹀带来了灭顶之灾。相关研究报道显示,从1980年到2013年,全球黄胸鹀的种群数量下降了84.3%–94.7%,许多传统繁殖地已绝迹多年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(IUCN)在2008年将其列为易危,2013年升级为濒危,2017年正式宣布黄胸鹀为极危物种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不断加强针对黄胸鹀等濒危野生动物的保 护力度,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出现恢复的迹象。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,近年来益阳不断记录到黄胸鹀,2022年10月在大通湖区记录到40余只,2022年11月在沅江市记录到50余只,2023年4月在沅江市再次记录到6只。
策划:杨军 赵永贵 文案:龚军 刘芬
图片提供:益阳南洞庭湖自然保护区管理局